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不朽情缘app下载温岭市市场集团:“四位一体”创新中心赋能支柱产业

更新时间:2024-09-18点击次数:

  近年来,台州国资国企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、勇当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主力军“六富”行动,把企业所能和社会所需紧密结合起来,以发展之质夯实民生之基,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。

  为进一步总结提炼一批有特色有亮点、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,前阶段,市国资委评选了9个『2022年台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及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优秀案例』。

  泵与电机产业是温岭市第一大产业,约占温岭工业的1/3。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有3000余家,从业人员多达8万余人,规上企业产值650亿左右。在国内上市的8家小型泵企中,温岭独占5席。但当前,也面临核心竞争力不足 、产品同质化明显、企业创新能力弱等问题。

 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(省委人才办)关于“建设工程师创新平台,驱动区域特色产业升级”的决策部署,2019年11月,温岭市启动了台州·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,锚定机电主导产业,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,打造集“企业研发助推器+智力成果转化器+人才项目加速器+工程师人才孵化器”四位一体的工程师创新平台,于2020年7月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。

  企业研发助推器。主要依托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教授专家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、本地企业的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以及清岭科技的工程师团队,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和企业个性化技术问题解决,提供科技研发、标准检测、信息咨询、产品检控、产线改造等综合服务。

  智力成果转化器。承接清华系、江大系的智力成果,结合本地企业资源、工程师资源进行二次工程研发和孵化,在温岭实现落地转化。

  人才项目加速器。通过各类机构、创业创新大赛等渠道,导入国内外高端机电类的人才创业项目,对接本地资本和产业资源,加速落地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人才项目。

  工程师人才孵化器。建立公司专兼职工程师队伍,与清华大学等高校机构合作,以政府补贴方式,开展工程师长期研究和短期培训。

  中心基本架构。组建由市委人才办、市科技局、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的中心协调办公室,负责制定和兑现扶持政策、协调推进机制改革、发榜技术攻关清单等行政事宜。组建由温岭市市场集团(占股51%)和清华大学下属全资企业(占股49%)共同成立的浙江清岭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清岭科技)负责中心运营事务,具体负责专兼职工程师招聘管理、工程师培训及职称自主评定、项目研发和产业化等。

  行业资源支撑。精准铆定“电机、流体、电控”三大机电产业关键技术支撑点,引入“外脑”,投入1亿元分别与国内电机、流体学科排名前列的清华大学、江苏大学等高校共建研究院(研究中心),做强原创研发环节,建立各类高校毕业生培养实践基地,接轨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。共享平台,统筹全市创新资源,加速产品从实验室到中试进程,提供工程师培养平台,与国家级水泵产品质检中心共享23个实验室和价值超1亿元的检测研发设备,与利欧集团、新界泵业等上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,设立中试基地。组建联盟,发挥机电全产业链优势,牵头2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成立“高端机电及智能装备企业创新联盟”,常态化开展资本合作、联合攻关、上下游配套、工程师联合培养交流等合作。

  工程师人才支持。依托中心人才协同共享优势,实现清岭科技、国家水泵产品质检中心、高校温岭研究院工程师的共用共享,组建成40多人的专职工程师团队,承担中心日常项目研发及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、技术指导等服务。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实践基地、大学生实践基地、技师学院创新工坊等平台,打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渠道。建立中心兼职工程师机制,设立兼职工程师数据库,以项目化方式,灵活与市内外企业工程师以兼职协同方式开展技术合作。

  市场化运营。按照竞争型国企理念,对中心运营国企真授权、授到位,坚持“政策补血为辅+市场造血为主”自负盈亏模式,中心立项、市场合作等具体业务由公司董事会自主决策,以及坚持放活用人机制,不定编制、不限薪酬市场化猎聘专兼职工程师队伍和管理人才。

  项目化补助。出台《台州·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扶持实施办法》,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中心项目扶持,给予项目研发费用80%-100%,最高500万元研发补助,落地后可继续享受台州人才新政等相关政策扶持。定期组织工程师培训、工程师沙龙等活动,按照市级人才、科技政策给予活动补助。

  多元化激励。坚持人才优先的收益分配机制,中心工程师除基本薪酬外,还享有项目股权激励和收益分红激励。中心每个项目均单独核算管理,由项目首席工程师开放吸纳专兼职工程师成立研发团队,项目10年内利润的55%以上由工程师团队自行分配,重点项目还可“一事一议”,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动力。

  目前,中心已集聚了专兼职工程师224名,为我市泵与电机80多家重点企业的1800多名技术核心骨干提升赋能,组织走访企业152家次,推进行业共性技术攻关18项,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68个,有效助推传统机电产业的集群式技术跨越。

  ✔加速了智力成果转化。通过牵头高校专家、专职工程师、企业兼职工程师组成的“混搭”研发团队,既保证了项目的先进性又能紧扣产业化方向,共享实验室和小试中试设备极大降低研发成本和门槛,实现智力成果的有效转化。如“环保智能切割式排污装置关键技术”高校智力成果多年未能产业化,2020年经中心二次工程研发后,通过浙江省级技术鉴定,在企业投产当年就实现产值超1100多万元。

  ✔推动了技术瓶颈攻坚。充分发挥联接高校、人才、企业、市场的平台优势,联动多方资源,聚力行业共性技术问题的攻坚和企业个性技术需求的诊疗。两年多来,催生了2个电机电控项目和1个泵用传感器项目,填补了本地空白,实现了机电产业的“延链补链强链”,已完成30多个新产品样机研发。

  ✔拓展了产业升级空间。通过“市场化、项目化、多元化”运营新模式,持续引入高校院所资源,与8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,开展项目和人才导入,建设实体性科研和人才培养机构,与浙江大学合作的省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,引进华中数控、台州学院建成数控系统研究中心、高端刀具涂层研究中心,拓展中心业务框架不朽情缘app下载

  ✔实现了工程师等人才培养和集聚。全力推进机电工程师的培育工作,深度对接清华大学、江苏大学等合作高校的工程师培养体系,通过系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,组织本地机电行业工程师培训,举办泵与电机百强企业家、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提升班,以及行业论坛、工程师沙龙等活动。充分发挥中心和合作高校产教融合功能,定期组织高校教师、工程师、大学生到本地平台和企业开展实践,在台州第一技师学院设立工程师创新工场,实现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定向本土培育。同时,开展机电制造专业工程师、助理工程师企业职称自主评价,形成行业人才的自主培养平台。目前,中心拥有全职引进清华大学、江苏大学等博士3名、硕士7名,自主评定机电工程师初级职称6名、中级职称35名。